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10.8%,患者约1.3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慢性肾病患者。这其中,近3000万患者将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但公众对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仅为12.5%左右,防治形势严峻。由于慢性肾病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会出现症状,因此大部分人对患有肾病并不自治。
01
什么是慢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即为CKD。
02
CKD的常见病因
01
糖尿病
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大约5~10年以上就会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美国、日本及许多西欧国家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已经上升为终末期肾脏病首位病因。目前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及多器官损伤,病情往往比其他肾脏病进展更快,治疗更加棘手。
02
慢性肾小球肾炎
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许多病理类型,我国最常见的是IgA肾病和膜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有血尿、浮肿、乏力等表现,目前仍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03
高血压
和糖尿病肾病相似,如果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大约5-10年就会发生高血压肾病。而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病也会越来越多。
04
高尿酸血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越来越过,人们传统思维对高尿酸血症的忽视,认为尿酸升高没有症状便不需要治疗等错误的观念,导致高尿酸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05
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引起肾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为系统性损伤,而肾脏则是最常受到影响的器官之一。
06
药物/化工产品肾损害
肾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不正规使用的药物必将损伤肾脏,还有一些药物有直接的肾毒性,如常见的有解热镇痛药、部分中草药、化疗药物等。另外部分化工产品(如不合格的染发剂、护肤品等)以及工业废气、废水、重金属等都可能导致肾损伤。
07
其他原因
如多囊肾、梗阻性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病、过敏性紫癫导致肾损害、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导致病毒相关性肾病等。
03
CKD的诊断标准
《慢性肾脏疾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指出:出现下表中任意一项指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CKD。
对于CKD高风险人群,如肾病家族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尿酸、高龄(>65)、肥胖,以及罹患可能继发CKD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损害的药物、有急性肾损伤病史等,应展开一级预防,每年至少一次相关项目的检测。
相关肾功能及肾损伤检测标志物
肾脏损伤类型 |
项目 |
临床意义 |
肾小球性蛋白尿 |
尿微量白蛋白(mALB ) |
早期肾小球电荷屏障损伤的标志性蛋白,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及和肾脏病损伤的独立风险因子 |
尿转铁蛋白(TRF) |
肾小球电荷屏障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
尿免疫球蛋白G(IgG) |
肾小球机械屏障损伤的标志蛋白 |
尿α2巨球蛋(α2-mG) |
增高见于非选择性蛋白尿。计算尿α2-mG与MA的比值可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
肾小管性蛋白尿 |
尿α1-微球蛋白(α1-mG) |
早期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
尿β2-微球蛋白(β2-mG) |
早期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
早期肾小管近端损伤的灵敏指标 |
尿胱抑素C(CysC) |
肾小管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
尿κ轻链、λ轻链 |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肾损害即骨髓瘤性肾病和慢性肾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
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标志蛋白 |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
反映早期肾小管间质损伤敏感、特异的指标 |
肾功能异常 |
肌酐(Crea) |
肌酸代谢的终末端产物,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排泄至尿中 |